汽配 进口报关流程
(一)申报
汽车配件申报是指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在进口货物时,在海关规定的
期限内,以书面或者电子数据交换(EDI)方式向海关申
报其进出口货物的情况,并随附有关货运和商业单证,申请海关审查放行,并对
所申报内容的真实准确性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进口企业向海关申报时必须提供、装箱单、提运单、报关单、进口文件、减免税证明及加工贸易备案手册等单证。其中,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应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十四日内向海关申报,逾期申报的,由海关按规定征收滞报金。
(二)查验
查验是指海关在接受申报后,依法为确定进出境货物的性质、原产地、货物状况、数量和价值是否与货物申报单上已填报的内容相符,对货物进行实际检查的行政执法行为。海关查验进出口货物时,报关员必须在场,并按照海关的要求负责搬移货物、开拆和重封货物的包装等。
(三)征税
汽车配件进口的征税是指海关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关税及进口环节的税费。
(四)放行
进口汽车配件放行是指海关接受申报,并审核报关单据、查验货物、依法征收税款后,对进口货物作出结束海关现场监管决定的工作程序。
(五)结关
结关是指对经口岸放行后仍需继续实施后续管理的货物,海关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核查,需要补证、补税的货物作出处理直至完全结束海关监管的工作程序。
发动系统:
发动机总成、滤清器、气缸及部件、油封、油泵油嘴、节油器、气门挺柱、油管、连杆总成、曲轴凸轮轴、轴瓦及连杆瓦、气门及部件、油箱、活塞、飞轮齿圈、涨紧轮、皮带、增压器、化油器、三元催化器、燃油喷射装置、起动机及配件、其他发动系统等汽车发动系统配件。
行走系统
前桥、后桥、减震系统、悬挂系统、桥壳、半轴、平衡块、缓冲器、轮辋、轮毂、车架总成、汽车轮胎、农用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及其他行走系统等汽车配件。
流程
一、一般贸易进口操作流程:
确定进口的船期,等船到以后。开始进行进口的操作。
一、首先 是要提供到货通知书、正本提单或电放保函换取单。
二、准备进口报关所需单正:
1. *单正:清单、 INVOICE 、合同一式一份、报关、报检委托书各一份。
2. 从欧盟、美国、韩国、日本进口货物,如是木制包装箱的需提供热处理正书或植物
检疫正书,如是非木制的提丨供无木制包装。
3. 规定的各项正件(如进口许可正、机电正、重要工业品正书)
4. 有减免shui手册的提丨供减免shui证明手册。
三丨手汽车零配件进口报关基本流程:
1、为你的设备进行编码归类.然后确认你的设备的监丨管条件,因为有的设备是国丨家
禁止进口旧设备的.
2、确认后去省商检局办丨理“进口旧机电产品备案”。
3、准备申报材料,材料齐全后网上进行申报。
4、申报时需注意:旧设备规格型号后必须填写生产年份;在“企业情况说明栏”里、
填写企业申请报告,如篇幅过长,则必须写明以下内容: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情况,尤
其是进口该设备的用途,该设备的生产制丨造日期、使用年限、观在状况等,如生产制丨
造日期较早。必须做出特殊解释说明。
汽车配件报关流程
一、汽车配件注意事项:
如从美国,日本,韩国进口的必须提供
1.如果是已经国外熏蒸处理的须提供签发的熏蒸证书
2.如果是非针揖包装的需提供进口商出具的“非针揖包装”
3.如果没有木质包装的则需要提供进口商出具的“无木质包装”
二、汽车配件一般贸易进口具体流程如下:
a. 根据客户提供的进口装箱单资料,整理出合理的进口方案;
b. 根据方案按照货物相关的海关监管条件向相关部门申报,备齐报关文件;
c. 整理报关文件,向主管海关递单申报;
d. 在与相关的海关审单人员配合下,海关审单人员会依据与约定的申报价值审单通过开立海关缴款单;
e. 根据海关出具的关税、增值税缴款单金额付款完成付款手续,海关盖章放行;
f. 货运代理通知运输车辆提货过关;汽车配件一般贸易进口具体流程如下:
a. 根据客户提供的进口装箱单资料,整理出合理的进口方案;
b. 根据方案按照货物相关的海关监管条件向相关部门申报,备齐报关文件;
c. 整理报关文件,向主管海关递单申报;
d. 在与相关的海关审单人员配合下,海关审单人员会依据与约定的申报价值审单通过开立海关缴款单;
e. 根据海关出具的关税、增值税缴款单金额付款完成付款手续,海关盖章放行;
f. 货运代理通知运输车辆提货过关;
我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报关团队,为您货物通关提供良好**。
我们用专致的心做专业的事,全心呵护您的货物!
进口报关报检代理 报关物流仓储派送一条龙服务
、尽量使用密封胶,必要时可用油漆代用能达到理想密封效果。
第二、橡胶密封件装配前应仔细检查外观质量;使用专门工具压配,避免敲打变形。
第三、按规定加注润滑油脂,定期清洗疏通通气孔和单向阀等。
第四、在较为清洁的条件下进行装配,零件工作表面无磕碰、无划痕、毛刺和其他附着物。
第五、严格操作规程,密封件应正确安装,防止不到位可变形。
第六、掌握密封件的性能规范和使用要求,及时更换失效件。